咱家子青前一陣子


吃奶嘴吃得可緊勒


只要不遂其要求


便大哭大鬧沒完沒了以致無心於學習活動


且說一早來奶嘴緊咬不放


原本期望小小孩能夠自行拿下來再好好向爸爸媽媽說再見


最後仍需保母乾媽當壞人


半哄半騙軟硬兼施地摘下奶嘴交還爸爸媽媽


這樣做是讓孩子知道白天在乾媽家是沒有奶嘴的(奶嘴不在乾媽家)


剛開始


孩子哭鬧~時時想到奶嘴索討奶嘴


保母乾媽給予芭樂等具咀嚼性水果替代孩子口腔活動的需要


同時設計了一些好玩的小活動加以陪伴或至戶外活動


藉以轉移孩子對奶嘴的依賴


這樣的情況大約持續了兩三週


漸漸地


寶貝的注意力總算成功地被轉移了


此後的情緒表現不再受制於區區奶嘴小物


恢復了穩定的情緒


子青在學習上更投入也獲得成長


 


現在的子青即使含著奶嘴睡眼惺忪地來到乾媽家


在提醒下也懂得自己取下奶嘴交給大人(一歲八個月大的孩子此刻學習到自制/節制的能力)


達成保親雙方所樂見的學習目標


因為是事先取得共識所進行在孩子身上的努力


避免孩子因為長期嗜吃奶嘴而容易產生齒列生長的問題


也不想因為奶嘴的緣故妨礙其語言發展的契機


如果這算是一次成功的經驗


那麼無疑地


保親雙方的信任和合作就是成功的關鍵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nginzu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