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的成長離不開園丁的精心修剪,因為園丁替小樹剪去了影響其健康生長的歪曲枝椏。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扮演著園丁的角色,隨時為孩子指出並幫助他及時改正錯誤,引導他前進的道路。
原則 + 方法
處罰
幫助孩子進步
聰明寶寶/圖/翟英
文/徐浙寧 兒童諮詢專家
父母處罰孩子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幫助孩子認識錯誤,並即時修正它,才能不斷地進步和成長,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有一定的原則和方法。
父母必須了解,孩子生來如一張白紙,對於世事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有了這個認知之後,父母面對孩子犯錯,心態才會保持平和,以平常心來面對孩子的錯誤。
處罰孩子要分年齡
3歲前─體驗性的處罰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3歲前處於感覺運思期,即此時孩子的思維是憑藉感受到的感覺(如觸覺、味覺等)來接受的。孩子對於事物的理解都是經由感覺產生的。說教在這個時期並不能被接受。
如孩子打了幼稚園的小朋友,父母要讓孩子記住打人是錯誤的,因為打別人,別人會感到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體驗到痛的感覺,可以輕輕打他一下,讓孩子深刻地體驗到「痛」的感覺。又如,辣椒很辣,你跟孩子說辣椒辣,他是不能理解的,但你可以讓他嘗一下,親身體驗之後他才接受你所說的。
但有些時候讓孩子去親身體驗也是不可行的。比如,孩子學會走路了,他不會意識到身邊的危險,看到新的東西就想摸一摸,看見家裡的電器插座,他也好奇地要摸一摸。對於孩子這種危險的行徑,你雖然跟他講道理,說「一摸這個東西就會死」。甚麼叫做「死」?對不懂事的孩子來說,就像「對牛彈琴」,他根本不可能懂。如果不管他,讓他體驗一下「自然後果」的懲罰行嗎?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他要伸手摸電器插座的時候,狠狠地打他的手,甚至可以把他打哭了,重重地給他刺激。這樣,就會在孩子的頭腦中形成「摸電器插座─手手會痛痛」的條件反射,以後他再也不會伸手去摸「那個東西」了。像這種「狠狠地打」,不能說是「體罰」,而是一種教育。
對於2~3歲的孩子,父母用體驗性的處罰懲罰過孩子以後,也可以附帶地給孩子講些道裡,因為此時孩子的語言系統已經開始慢慢建立,能夠初步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
3歲後─冷處理
3歲後的孩子,語言系統已經建立,經由語言的告知,他能夠對事物產生認識。此時,孩子的自我意識也已經逐漸形成,孩子的接觸面不斷擴大,處罰的方式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徐浙寧教授認為,「冷處理」是很有效的處罰孩子的方法。在孩子犯錯之後,短時間內不理睬孩子,對他投去不滿的目光,用冷淡的表情對待他,使他因為受到冷落而感到難受。孩子也會瞭解你對他的做法非常不滿,他這樣做是錯誤的,是不被接受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在意成人的觀念和看法,家長的態度和對事情的原則,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透過處罰的施行,孩子也會明白父母說話是算數的,絕不能把父母對他的要求當耳邊風。
在孩子的情緒穩定之後,要跟他講道裡,重要的是引導他認識錯誤的所在,同時要教他如何採取補救措施,改正錯誤。比如孩子把牛奶倒在了地板上,父母可以要求他自己拿抹布擦乾淨,最好不要代勞。也就是給孩子改正的機會,讓他親自去按照正確的方法把事情做好。
讓孩子重新把事情做一次,不僅可以讓孩子瞭解做事的正確方法,也讓他明白他可以把事情做好,並且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懂得承擔後果。
徐浙寧教授指出,家長處罰孩子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注意以下七點:
1.處罰的標準不可隨意改變
孩子只要違反了紀律,犯了錯,不論當時你的心情有多好或多壞,你的處理態度、方法都應該是一致的。如果家長以自己情緒的好壞而隨意處罰孩子,往往會讓孩子養成看家長臉色行事的習慣。
2.就事論事
處罰孩子時,先要讓他明白犯了甚麼錯及錯誤的嚴重程度,就事論事。切忌無休止地重提孩子過去的錯誤,或者提出與此不相關的是加重處罰。父母要知道,你要處罰的是孩子的錯誤行為,不是針對孩子的人格,所以在處罰孩子時,必須「就事論事」,讓孩子明白你是在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他這個人」,以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3.一件錯事不能處罰多次
孩子犯了錯,父母的態度要一致,應由一方處罰,不要父親處罰過後,母親再來處罰。
4.由誰處罰孩子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有的孩子特別黏媽媽,對媽媽的依賴心特別強,當孩子犯錯時,由媽媽出面來處罰孩子顯然就不合適,爸爸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
5.結合「嚴格」和「寬容」
「嚴格」是指孩子必須明白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寬容」是指家長應諒解孩子的錯誤,因為孩子犯錯往往是不自覺的或無意識的。對孩子的第一次錯誤不要處罰過嚴。
6.處罰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場合
在孩子興奮時,處罰易使其產生反效果;孩子不高興時,處罰就如「火上加油」,最好的時機是孩子剛犯了錯誤,正處在思想矛盾中時進行處罰。
處罰孩子還要注意場合,千萬不要在公共場合或外人面前處罰孩子,傷害其自尊心。盡量避免在吃飯或睡覺前處罰孩子。
7.處罰的輕重和方式應考慮孩子的性格
家長處罰孩子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決定處罰的輕重和方式。如果孩子膽小,性格內向,那麼處罰時的語氣和態度要盡量溫和些,避免因此對孩子造成精神傷害;對那些脾氣倔強的孩子,處罰更應講究方法,否則會使孩子變得更加固執、蠻橫,難以教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