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第二區社區保母系統(朝陽科技大學承辦)在假日開辦了一場親職講座~腸病毒及夏日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辦單位是台中市衛生局;講師邀請自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感染科丁珮如醫師和林美玉資深護理師。
保母乾媽在講座中雖專心聆聽勤做筆記,但恐有疏漏;即使如此還是獲益良多,因此與大家分享之:
夏季常見傳染病:一般感冒、新流感、呼吸道感染、急性腸胃炎、細菌性腸炎....等。
*有效杜絕感染源:
1.首重:使用香皂洗手(乾洗劑效果不大)
洗手五時機:(1)吃東西前
(2)照顧小孩前
(3)擤鼻涕後
(4)上廁所前後(廁前洗手避免帶入細菌)
(5)看病前後:看病前洗手係避免將細菌帶入診間,是保護別人亦是保護自己(小孩)的作為。
2.隔離:戴口罩、更衣
3.出入安全環境
*提升抵抗力:
1.運動:體能遊戲、散步
2.均衡飲食:母奶最好(嬰兒)
腸病毒好生於:濕熱環境,台灣則四季皆有腸病毒活躍
通常於3月下旬開始,5~6月趨於高峰,蟄伏於暑假期間,又9~10月間是另一波的開始。
發燒標準:
肛溫~38度↑
口溫~37.5度↑
腋溫~37度↑
肛溫(耳溫)>口溫>腋溫;日量三次(視情況增加)
發燒照護:
高燒發作前:畏冷發抖且臉紅時─重保暖。
已發燒:減少身體覆蓋物─重通風散熱。
38度↑ 睡冰枕(放置位置:枕下,非後腦)加額頭冷敷
39.5度↑ 洗溫水澡(泡澡勿超20分鐘) 或 溫水拭浴(避免酒精拭浴)
室內空氣重對流。若使用空調,宜控制在:24~26度間
感冒最好良藥:睡覺、多喝水
※退燒藥的使用:須遵醫囑進行
38.5度↑ 口服退燒藥→1小時後未退→加用栓劑
39.5~40度 可考慮先使用栓劑→1小時後未退→口服退燒藥
忌:腹瀉者忌使用栓劑
栓劑使用前:前端宜塗凡士林或嬰兒油,尖端塞入肛門內捏緊小屁股3分鐘。
如何注意發燒的變化:
1體溫降低
2.發燒間隔時間
3.小孩精神活力
4.食慾
5.有否伴隨其它情況(如:拉肚子、嘔吐、哪裡痛、出疹子...)
6.準備記錄卡
何時需看醫生:
1.發燒至39度以上
2.38度以上及其它明顯症狀
3.身體痙攣
4.頸僵硬或頭痛
5.體溫下降又突然升高
6.體溫35度↓,四肢冰冷
7.嘔吐
8.右上腹痛
幼兒罹患腸病毒致嘴破食不下嚥,可食用冰涼的軟質食物減緩不適。
清涼食譜(台北縣立醫院營養部主任 張春美營養師 提供):
1.南瓜布丁
材料:去皮南瓜300公克 奶粉1湯匙 洋菜粉1湯匙 水500公克 糖10公克
做法:(1)南瓜蒸熟後加水打成泥狀
(2)加入奶粉、水、洋菜粉及糖,放入鍋中以小火煮至全部溶解。
(3)裝在小模型杯中,放入冰箱冷卻。
※若孩子喜歡更軟食物,則洋菜粉可再減量。
2.綠豆沙牛奶
材料:生綠豆30公克 奶粉20公克 糖10公克 水500公克
做法:(1)綠豆清洗後大火煮開,再以小火續煮約10~15分鐘。
(2)煮熟後加入奶粉(或鮮奶)及糖,以果汁機打成泥。
※冷藏後,小朋友會更喜歡!
3.馬鈴薯優格沙拉
材料:馬鈴薯200公克 沙拉醬1茶匙 優格200克
做法:(1)馬鈴薯煮熟切丁
(2)將馬鈴薯加水打成泥狀,加入沙拉或優格,打成半流質。
※以馬鈴薯沙拉作基底,可再依幼兒食慾和胃口添加不同食材,成為多元化的冷食點心。
例如:加入去皮切小塊的蘋果成為蘋果馬鈴薯優格沙拉,營養又好吃喔!
幼兒腹瀉及嘔吐觀察要點:
1.腹瀉&嘔吐次數
2.大便特性:液狀、黏液、血液、量、顏色、味道等。
3.有無小便:儘量估計尿量(顏色觀察)
4.是否口渴
5.唇部乾燥發紅
6.煩躁
脫水症狀:
輕症:口渴、尿液少、尿液顏色深
中症:皮膚、眼睛、唇舌乾燥
重症:眼眶凹陷、頭昏痛、手腳無力、無淚液、無尿、皮膚蒼白無彈性、囟門凹陷...等。
腹瀉與嘔吐時的照顧:
1.腹瀉:較大孩子可先禁食幾小時,可喝水或對水後的運動飲料(200c.c./公斤)
自製葡萄糖水:4茶匙(20c.c.)葡萄糖 加
1/2茶匙鹽 加
500c.c.水
2.少量多次餵食:不主張長期禁食
3.調整飲食:禁油肉多的食物
Baby宜吃母乳
4.忌食易發酵食物:如乳製品、奶、蛋、油炸物、豆製類...等。
5.忌食刺激類食物:如汽水等。
恢復期的飲食 : 採漸進式的給予(餐數漸增加)
如:白米、雞腿肉(撕成絲狀)、魚肉、瘦豬肉、白麵條、
蘋果、山藥、白术、蓮子、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