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看了X光片,醫生認為保母乾媽的骨折情況接近穩定,終於下達解除配戴了三週的八字肩帶之令;同時也展開復健之路。


第一次進行復健時,治療師先是讓我坐著,然後在左肩上及左上臂貼上電療片並以溫熱毛巾覆蓋在上面,藉著頻率的刺激達到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心想~哇!做復健都這麼舒服嗎?那以後就天天來好了(偷笑中);十分鐘後被請到另一處臥床接受一對一的徒手治療,年輕的男治療師剛結束一位歐吉桑的療程,接著來到我這兒。他老兄一下手就很重,痛得保母乾媽不禁求饒,而對方竟然不可置信地睜大眼睛反問:“這樣會很痛?!”(思索了一下換個方式操作,乾媽覺得好一些了)男治療師接著說“作復健會痛是正常的,今天你來到這裡就是為了要身體趕快好起來,我們也是這樣希望,不要病人花時間大老遠跑來這裡卻白做,要不然治療師一天都在這兒上班也沒差...。” 對 方的語氣和態度透露出善意,在進行下一個難度較高的反手扳背動作時,我便告訴治療師自己會努力忍耐,但真的不行我還是會表示出來。就這樣進行約20分鐘,對方引領我來到角落中,分別介紹了三項復健器材:


第一項器材是牆上一組長長的木製步梯(看起來像是人體的脊椎一節一節的),保母乾媽必須以左手食指和中指交替地自第一階開始往上攀,直至體能的極限時身體再往牆面下壓幾秒鐘,然後讓指頭反方向一階階回到原點,如此為一個循環,須做10次。


第二項器材是懸吊在滑輪的兩只拉環。雙手分別置於身體前後做上下拉環動作,當右手環往下拉時,便帶動左手臂(傷)往背部升高,直至不能忍受為止。如此需做10~15次。


第三項器材「肩輪」,是一組牆上的鋼製大轉盤(像是放大型的汽車方向盤)。玩法是以患肢握住把手做360度的手臂大旋轉,正面站立和側站的姿勢各做30次。


 


這三項復健動作說起來簡單,但每當做到姿勢最高點時(左手臂上舉),受傷的鎖骨部位便無法支撐手臂順利完成,往往會卡一下(痠痛)再繼續。完成後又冰敷了10分鐘(預防發炎),方才結束為時ㄧ個鐘頭的療程。走出診所大門時不由得在心裡為自己歡呼,且告訴自己──為了寶貝蛋們,一定要天天來報到,才能快快好起來!!


走在路上,晚風輕拂汗流的臉頰,想起撞倒我的那位年輕人。當初為了不讓未滿二十歲的他太難過,對於傷勢總儘量釋放出較正面的訊息;當綠燈直行,他的一路高速飆車趕路又未閃示方向燈而忽然轉彎時,一定沒有想到這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更不會想到將造成別人日後極大的辛苦與不便!保母乾媽選擇接受這個倒楣的事實,是因為人多少也有走衰運的時候;重要的是相信經過這一次,這孩子必然會記取教訓,往後更加會注意行車安全和周遭的車況,這也是年輕人給保母乾媽的承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nginzu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